小清河第一港“盐仓码头”:见证小清河曾经的辉煌

7月21日,“鲁清101”号货运船从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出发,驶向淄博港高青港区。断航26年后,小清河迎来首次载货航行。

济南港(主城港区和章丘港区)作为济南段的重要港口,对小清河的复航意义重大。然而,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港口,它曾是小清河上最大的港口,名字叫黄台港口,如今又叫“盐仓码头”,见证了小清河曾经的辉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盐仓码头位于位于济南板桥村东,据史料记载,小清河打从金代疏浚以来,一直是我省的运输主干线,因为起初是为了运盐,黄台码头就被大家叫做盐仓码头了。

如今盐仓码头的转运功能消失了,昔日的老码头华丽转身变成了家门口的景观公园。

8月10日,记者来到盐仓码头,在公交站处不远有一个旅游导示牌,上面写着“盐仓码头”,其侧更靠近河的地方有一长约20米左右的古色古香的长廊,正中有一匾额“盐库盈辉 ”,抱柱对联“一朝号子换笛唱,千载盐船庆画舟”。此处就是黄台盐仓码头遗址景观带了,也是小清河六大风貌带“古济新貌”景观带中最重要、最有故事的景观带。

在庭廊的东侧,三个扛麻袋造型的铜像和一段饱经沧桑的铁轨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忙,枕木上则镌刻着岁月的痕迹。

向西首先是一幅青石巨型浮雕,蜿蜒的小清河两岸展现了济南五柳岛、大明湖、千佛山等著名景点的新貌;在向前走,则是一组黄铜色的雕塑,三个匍匐着身躯、低头奋然向前的纤夫拉着一首船正在前行,犹如告诉游客,这儿曾经的舟楫帆影的历史古韵。

回头向东,东侧也有一幅青石浮雕,内容是盐仓码头繁华时期忙碌的场景,揭示着这里曾经是济南城所需的盐入城第一站。再向东同样也有一组黄铜雕塑,亦然是三人正扛着大包向火车上搬运货物,前面一组废弃的火车铁轨,昭示此处曾是繁忙的物流中心。

黄台盐仓码头始于金代河道疏浚之后,最为繁盛时期实在清代,当胶济铁路通车之后,连接码头与胶济铁路的支线出现了,也就是上个世纪末济南市民在现在的全福立交桥之西看到的铁路道杆,经常堵了一大排的车辆和行人。

“那来来往往的船只大都是成群结队,少的五六艘,多的十几艘。船行大都是靠船工们的辛勤劳动,他们先是在船头将三四米长的船镐深触河底,而后躬身用力撑行,并随着船行走到船尾,然后抽出船镐转身回到船头,继续前边的动作。”68岁市民李爱幼回忆当年的情形。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今历山北路桥东侧30米处小清河上架起一座用木板拼接的小桥,这就是后世百年间鼎鼎大名的黄台板桥。”

板桥社区党委委员张平回忆,“20世纪70年代以后,今历山北路桥东侧30米处小清河上架起一座用木板拼接的小桥,这就是后世百年间鼎鼎大名的黄台板桥。”他说,河上架了桥,桥边成了港,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便渐渐有了村。

当时,黄台港东通大海、北接黄河、南连铁路,河里船队穿行,岸上车水马龙;远近十里,商铺林立、企业聚集。对张平这代板桥人来说,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大都定格在了这段时光里。

1997年,小清河全线停航,板桥村的发展好像突然断电。河里没船了,靠港口吃饭的人们不得不另谋出路。

现在,小清河北岸的板桥村的地块矗立起几座船帆模样的高楼,楼下沿河公园里人来人往。如果不是细心留意路牌上的“板桥码头”字样、岸边的一小段“运货铁路”,以及“黄台盐仓码头遗址”等零碎信息,当年小清河第一港的踪迹再难寻觅。

在张平看来,当然,小清河的变化也给人很多惊喜。随着小清河复航工程的逐步开启,周边工业企业搬走了,黑了十几年的小清河又清了,绝迹许久的鱼虾渐渐多了起来,遛弯锻炼的人慢慢走到了清河沿岸。

沿岸的垂柳,沿街的高楼,宽阔的道路,错落的亭台楼阁,让昔日的城郊河变为如今的城中河。

看着黄台盐仓码头处的盛世风光,回首其曾经的荣光,如今码头已经不见了,而在此游玩、健身、钓鱼的市民缓缓从身边走过,历史的沧桑如过眼的云烟一幕幕飘过,古济新貌这个词用得太有内涵和深意了。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业文 报道)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大众城市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